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企业动态
小木偶的大舞台
来源:中国女企业家协会 作者:中国女企业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4-11-13 39352次浏览
来源:中国女企业家协会
作者:中国女企业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4-11-13
39352次浏览
本协会消息(消息来源:中国木偶剧院)
一席舞台、一块挡板、一方帷幕,方寸之间时光交错
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灵怪铁骑、鸟兽禽虫,凡此种种角色,虽看似复杂,却难不倒小小木偶。一席舞台、一块挡板、一方帷幕便能让时空交错。小木偶们敷粉施朱,身着华服美饰登台亮相,随着锣鼓奏出或急或缓的调子,时而对话打斗,时而载歌载舞,方寸之间再现典故、神话、名著中的故事情节。
一个小木偶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创新?又如何在文化产业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刻木为偶 以偶作戏
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体现和塑造木偶形象,而每个情绪如何用动作表现都经历了几代人摸索 数十个卡通造型、20余场精美场景、每隔5分钟一次的快乐互动……从9月开始,卡通舞台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登陆中国木偶剧院,这部改编自央视知名动画片的剧目,完全取材自现代生活尤其是北京小朋友们的成长故事,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传统的木偶艺术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历经千年的发展,木偶戏有着怎样的变迁? “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演员操纵木偶,配以对话、音乐、歌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 木偶演变自商周时期的‘俑’,最初用于宗教祭祀等礼仪活动。汉代出现了具有可操纵功能的多关节木俑,这是木偶的起始。隋唐时期木偶已经能表演神话、三国故事等,并有了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的记载。元、明、清三代,木偶艺术通过与地方戏曲剧种的互相学习、交融,逐渐走上戏曲化道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总经理赵永庄介绍,北京长期以来都是木偶表演和发展的胜地,尤其是杖头木偶戏,民间称其为“呜丢丢”,曾一度成为“大台宫戏”,不过最常态的表演形式是民间艺人肩挑扁担,带着“布袋”和“小杖头”走街串巷。新中国成立后,为弘扬木偶戏这门民间艺术,在多方努力下,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前身——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成立。
“刻木为偶,以偶作戏”是木偶戏的基本概念,没有木偶就没有木偶剧。一个制作精良的木偶,可以眨眼动嘴、舞刀弄枪、摸爬滚打,神态逼真、活动裕如。它的工艺装置有何玄机?其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是如何被刻画出来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员队队长王磊说:“我们对传统的杖头木偶进行了‘外操纵双签弯把式’改良,结构由头、弯把式命杆、胸腔、手、手杆、胳膊组成。命杆下端的弯把形状便于操纵者托举,上面安装了‘头球’装置,演员可用食指和拇指操纵木偶低头仰脸,左右歪头。木偶的头部制作要先用泥塑型,烘烤后用纸逐层裱糊30余层,之后再经过脱胎细化、化装、装饰等十几道工序方能完工。这些技术被全国各地同行学习使用。”
木偶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点就是它要靠操作者的技巧来体现和塑造木偶形象。演员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能把木偶举起来、动起来那么简单,还要通过操作来表现木偶的性格和喜怒哀乐。“哪个情绪要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出来,是一代又一代老艺人研究出来并不断传承发展的。”王磊说,“学好木偶戏要苦练‘举捻抖’三项基本功。‘举’即举功,锻炼的是托举木偶的稳定性和毅力。‘捻’是练如何操纵木偶的两根手签,让木偶活动自如。‘抖’是指木偶的走法。木偶没有脚,走路时一靠演员的步伐带动,二靠抖肩。小伙子快走怎么抖,小脚老太太慢慢走怎么抖,都是有讲究的。”
传统木偶 现代演绎
立足经典,以现代化舞台表现和互动形式为孩子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如今,坐落在北京市安贞桥西的中国木偶剧院已经成了朝阳区的新八景之一,热门剧目一票难求。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经典木偶剧的演出已经走过60年历程,2006年转企改制后一直坚守传统木偶表演的舞台阵地,开辟专门演出传统木偶剧的小铃铛剧场,复排演出经典杖头木偶大戏《大闹天宫》《天鹅湖》等。每年上演500余场原汁原味的杖头木偶戏。赵永庄说,“目前我们正在创作木偶剧《丹顶鹤的故事》,全剧要用上百个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也参与演出。故事改编自一个女孩救助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真实故事,希望用中国木偶艺术技艺讲述中国故事,关注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木偶戏坚守传统固然重要,但创新同样不容忽视。如何让传统木偶戏贴近现代? 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观演习惯,新型人偶剧和儿童舞台剧被推向舞台,奇幻剧《猴王•花果山》、神话舞台剧《精卫传奇》、童话音乐剧《桃花公主》等剧目,取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新剧目不仅在情节上融入了许多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还嫁接了现代化的舞台表现,运用灯光、LED、幻影成像、激光等手段,给孩子营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赵永庄说:“我们虽然采用新的表演形式拓展木偶剧的表现内容和深度,但始终把突出木偶特点作为根本,在每部戏里都尽可能多地融入木偶元素,让人偶、景偶和木偶同台演出,以此来保持中国木偶剧的特色。”
“光有舞台呈现还不够,提升作品艺术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观众的参与度。”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副总经理李朋军说,“现在的孩子要求主动参与戏剧表演,要表达情绪和发表观点。为此,我们每部作品都要设计四五次观众互动,以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与以往只强调技艺而忽视观众的传统木偶戏表演形式相比是一个大的颠覆。”
木偶剧深受儿童喜爱。木偶剧作品要成为饱含正能量的舞台艺术精品,就要寓教于乐,教会孩子真善美。这些年来,优秀的木偶剧作品都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赵永庄说:“木偶戏要为儿童服务,用艺术的形式宣扬‘孩子梦、未来梦、中国梦’。”
木偶虽小 产业链长
发展儿童文化创意产业,让剧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中心、品牌中心和版权中心 小木偶大产业、小剧种大市场、小剧院大阵地,这是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目标。2012年,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与北京动物园合作,将狮虎山与珍禽馆之间的废弃动物兽舍改造成了一座五彩斑斓的“动物城堡”。从此“功夫熊猫”“长颈鹿”“大象”“三只小猪”等便在这里安了家,每天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为小朋友、大朋友带来精彩的表演,好不热闹。 不仅如此,中国木偶剧院的大本营——木偶城堡,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动感、欢乐、梦幻的儿童乐园。小朋友们能乘坐观览小火车,体验穿越时空的木偶世界之旅。玩饿了能在各种餐饮设施里吃饭、休息,临走时如果意犹未尽,还可以买各种各样的木偶产品玩具。 目前,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和北京光线传媒合作推出求真互动欢乐剧《是真的吗?》之《狐狸叫》,和央视动画合作并独家创作演出卡通舞台剧《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成熟品牌的叠加和企业的强强联手,让越来越多的精品节目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剧院还在甘肃、成都、青岛等地合作建设分院,输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品牌和管理理念。这样,一个剧目便可在多地同时上演,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中心、品牌中心和版权中心。
2015年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之际,将举办首届国际木偶演出季,邀请德国、匈牙利等国优秀木偶艺术家到北京,与中国木偶艺术家共同展示当代木偶艺术最新成就。
-
----发表于:2019-10-30 13:47:1695楼
此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等待通过
-
----发表于:2019-10-29 23:23:5094楼
此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等待通过
-
----发表于:2019-10-25 15:10:1993楼
此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等待通过
-
----发表于:2019-10-25 15:10:1892楼
此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等待通过
-
----发表于:2019-10-25 15:10:1791楼
此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等待通过